病因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患者发生心肌炎,也可散在发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
症状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
危害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本病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重者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少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猝死。·本病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大多良好,部分患儿因治疗不及时或病后调养失宜,可迁延不愈,形成顽固性心律失常。
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优势首先需辨明虚实,凡病程短暂,见胸闷胸痛,气短多痰,或伴咳嗽,舌红,苔黄,属实证;病程长达数月,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多汗,舌淡或偏红,舌光少苔,属虚证。
其次应辨别轻重,神志清楚,神态自如,面色红润,脉实有力者,病情轻;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脉微欲或频繁结代者,病情危重。
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温振心阳,养心固本。病初邪毒犯心者,治以清热解毒;湿热侵心者,治以清化湿热;气阴亏虚者,治以益气养心;心肾阳虚者,治以温补心肾;心脉瘀滞者,治以活血化瘀。
三、分证论治
1、邪毒犯心,首先需辨明虚实,凡病程短暂,见胸闷胸痛,气短多痰,或伴咳嗽,舌红,苔黄,属实证;病程长达数月,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多汗,舌淡或偏红,舌光少苔,属虚证。
其次应辨别轻重,神志清楚,神态自如,面色红润,脉实有力者,病情轻;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脉微欲或频繁结代者,病情危重。
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温振心阳,养心固本。病初邪毒犯心者,治以清热解毒;湿热侵心者,治以清化湿热;气阴亏虚者,治以益气养心;心肾阳虚者,治以温补心肾;心脉瘀滞者,治以活血化瘀。
四、分证论治
1、邪毒犯心,治法:清热解毒,扶正养心。2,湿热侵心,治法:清热化湿,解毒透邪。3,气阴亏虚,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4、心肾阳虚,治法:温补肾阳,宁心安神。5、心脉瘀滞,治法:行气活血,宁心安神。
国医堂中医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