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总由禀赋不耐,邪毒侵犯所致。或禀血热之体,受药毒侵扰,火毒炽盛,燔灼营血,外发皮肤,内攻脏腑;或禀湿热之体,受药毒侵扰,体内湿热蕴蒸,郁于肌肤;病久药毒灼伤津液,气阴两伤,肌肤失养。或阴液耗竭,阳无所附,浮越于外,病重而危殆。
症状本病症状多样,表现复杂,但基本上都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前有用药史,原因除去易于治愈。
2.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二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3.发病突然,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全身不适,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4.皮损分布除固定型药疹外,多呈全身性,对称性,且由面颈部迅速向躯干四肢发展的趋势,皮损形态多样。
危害本病若病情较轻,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也有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及蛋白尿,甚氮质血症而死亡。
中医治疗药毒的优势清热利湿解毒。
国医堂中医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