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本病是由于染有疫毒的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其主要发生原因。着凉、疲劳、饥饿,以及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发生本病的诱因。
症状发病急骤,病情较剧,突然高热,寒战,烦渴,腹痛急剧,痢下脓血稠黏,次数频多,恶心呕吐,或兼发斑疹。儿童因体质娇嫩,每于未出现泻痢的症状时,即呈高热、昏迷、抽搐,甚或肢冷、大汗、脉微欲等危重证候。类似中毒性痢疾。
危害本病类似中毒性痢疾,及痢疾伴有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的重症患者,宜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
中医治疗疫毒痢的优势
一、辨证施治
本病发病迅速,治疗需及时果断,辨证施治与西医的抢救措施结合,中医辨证一般分毒邪内闭和内闭外脱二型:
1、毒邪内闭
证候: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谵妄,甚则反复惊厥,神志昏迷,大便量少肚腹作胀,或痢下脓血,小便黄赤,或虽未见下痢症状,但肛检有脓血便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肠解毒,泻火开闭。
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
方药:黄连、黄芩、黄柏、生大黄、羚羊角。
昏迷惊厥者,加钩藤、水牛角,宝丹;壮热不退者,加寒水石、紫雪散。中成药可选用香连片。
2、内闭外脱
证候: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出不温,脉细数无力,皮肤见有花纹,口唇发绀,或口吐咖啡状物,呼吸浅促,节律不匀,目光无神,神志不清。
治则:扶正固脱,潜阳熄风。
主方:参附汤加减。
方药:人参,熟附子。
汗出不温或抽搐者,加龙骨、牡蛎;呼吸浅促不匀者,加五味子、山茱萸;口唇青紫、舌黯红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大便有脓血者,加白头翁、苦参、葛根。
国医堂中医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