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400-8677739
痫病
病因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为特征。移时苏醒,一如常人 症状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危害痫之为病,病理因素总以痰为主,每由风火触动,痰瘀内阻,蒙蔽清窍而发病。以心脑神机失用为本,风火痰瘀治病为标。其中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胜,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是病机的关键所在。 痫病与五脏均有关联,但主要责之于心肝,顽痰痹阻心窍,肝经风火内动是痫病的主要病机特点。病机转化决定于正气的盛衰及痰邪深浅,发病初期,痰瘀阻窍,肝郁化火生风,风痰痹阻或痰火炽盛等以实证为主;日久不愈,损伤正气,表现虚实夹杂。 中医治疗痫病的优势辨证要点 1.确定病性 来势急骤,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病性属痰;有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2.辨病情轻重 判断本病之轻重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持续时间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短暂则病重,间隔时间长久则病轻。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痰浊之浅深和正气之盛衰密切相关。 治疗原则 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平时病缓,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证治分类 1.风痰闭阻 症状: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痫病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 常用药:天麻、全蝎、僵蚕、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石菖蒲、琥珀、茯神、远志、辰砂、茯苓、陈皮、丹参。 2.痰火扰神 症状: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青黛、芦荟、大黄、黄芩、栀子、姜半夏、胆南星、木香、积实、茯苓、橘红、人参、石菖蒲、麝香、当归。 3.瘀阻脑络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遗症等。或先天脑发育不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地龙、僵蚕、全蝎。 4.心脾两虚 症状:反复发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方药: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当归、丹参、生地、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 5.心肾亏虚 症状: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方药: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板、川牛膝、生牡蛎、鳖。 其他疗法 1. 针灸治疗 主穴:发作时:水沟、风府、大椎、内关、后溪、申脉、涌泉 间歇期:鸠尾、长强、大椎、腰奇、间使、行间、丰隆 操作:发作时用泻法,水沟施雀啄法,大椎、后溪、申脉、涌泉用捻转提插法,间歇期补泻结合。 2. 水针 选足三里、内关、大椎、风池。采用维生素B1或B2注射液0.5~1ml,每次2~3穴。 国医堂中医名家
医院位置常州市国医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新北区太湖东路常发商业广场5幢101(新北区实验中学对面)
总机:400-8677739
邮政编码:213000